视频转码究竟是干了一件什么事?

做片子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转码这个词。转码到底是什么意思?转码所转的“码”指的又是什么?常用的“码”有哪些?它和我们说的文件格式是一回事吗?在什么时候我们需要转码?(本文的转码特指视频转码,声音部分暂不讨论)

————————————

一、转码到底是什么意思?转码的“码”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转码所说的“码”指的是“视频编码”。转码就是把一种编码的视频转换成另一种编码,或者是不同参数设定的同种编码。视频编码最主要的作用是压缩视频的体积。我们先来简单计算一下4K(4096×2160),24fps,10bit的一秒钟彩色画面(不包含alpha通道)会有多大:

(4096×2160)x3x(10)x24/(8x1024x1024) = 759.375MB = 0.7416GB。

然后我们来看看经过ProRes编码压缩之后的画面大小(由于单位不一样,图中数据需要除以8才是我们常说的文件大小单位:兆MB)图片来自影视工业网:

6种ProRes格式,你应该选哪种呢?

 

codecsbitrate

图片中对比了1920×1080(高清)29.97fps,12bit无压缩画面和7种ProRes编码之后的每秒画面所占用的带宽:无压缩的一秒钟画面的体积是279.625MB,ProRes 4444 XQ压缩后的体积是61.875MB,最极端情况下的ProRes 422 Proxy压缩后的体积是5.625MB。是不是非常惊人?而且,相对而言,ProRes对画面的处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肉眼难以察觉的。(图中提到444和422的概念此处不做详解)

再给大家举一个极端的编码——H.264。一般情况下,H.264编码的1920×1080,24fps的彩色画面每秒体积才0.6MB左右,就能做到在消费级屏幕放映的环境下很难察觉画面质量的不同(注:根据设置参数的不同,文件体积变化比较大,画面质量也有很大差异,此处只是举了常用的设置参数说明问题)

————————————

二、常用的编码有哪些?

常用编码有:Apple ProRes、Avid DNxHD、Avid DNxHR、H.264等。除了H.264常用于视频发布、传播阶段之外,其余三种一般都是在制作流程中才能接触到的编码格式。

————————————

三、它和我们说的视频格式是一回事吗?

不是一回事,但是往往混用在一起。那么他们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文件格式其实一般指的是(文件封装格式),我们看到视频文件后缀名.MOV就是QuickTime文件封装格式,.MP4就是MP4封装格式。封装格式就好比一个箱子,里面装我想要的视频内容和音频内容,不同的封装格式能够放的东西也不一样,有些能够支持字幕,有些能够支持多轨视频音频等等。比如QuickTime和MP4封装格式都能够放入H.264的内容。所以常常就有同学过来说想要转个格式,把它从MOV转成MP4。我就问他是老师要求你们用交作业的时候交MP4的呢?还是你觉得它太大了想要它变得小一点?他回答说是想让它变得小一点。哦,原来他想要做的其实是转码呀。(这里说的情况是原来使用QuickTime封装、ProRes编码的视频文件,转换到MP4封装、H.264编码的视频文件,并不是绝对情况)那么其实,我不改变封装格式,只是进行转码操作,把ProRes编码转换成H.264编码就能达到他想要的结果。(P.S.我常常跟导演讲的一句话是,你只要简单明确地说你想要的结果,我来帮你处理好技术部分的内容。类似上文所说的要求,反而不能清楚地让我们理解他到底想要什么东西)

————————————

四、在什么时候我们需要转码?

编码的主要意义在于压缩文件体积(一般情况下)。

所以在

1.发布一个媒体的时候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比较小的编码以便文件拷贝传送。

2.在剪辑之前,为了减轻剪辑设备(比如笔记本电脑)处理(主要是硬盘传输速率)的负担,需要进行转码,用低质量的“代理素材”进行剪辑。剪辑完之后再用高质量的原素材进行调色出片。

3.在现场制作小样以便导演检查拍摄进度。需要把拍摄的原始文件转成相对较低质量的文件,方便导演在笔记本电脑、ipad、手机等设备上查看。

————————————

五、在制作“代理素材”时的注意点(以Alexa在使用RAW拍摄的Log画面为例)

1.解Log:为了给后期调色保留更大空间,摄影师常常使用LOG设定拍摄画面,直观的感受就是拍出来的画面看上去“灰灰的”,首先我们需要把画面“校正”回来,让导演和剪辑师看到正常还原色彩的画面。(需要用到LUT)

2.加遮幅:在前期拍摄的时候,即使我们确定影片最终画幅比是2.35:1,但是在拍摄中我们往往会“多拍”一些画面,给后期留出调整的空间,在制作的时候加上遮幅。那么在转码阶段就要给画面先加上遮幅,以便导演和剪辑对画面比利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3.烧录文件名和时间码等信息:影视后期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工作。不同部门在传递工程数据的时候并不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往往因为软件之间的版本差异引起)比方说剪辑把剪辑部门把时间线信息传递给调色部门的时候,时常会出现素材不能正确连接、剪辑点漂移等情况。这个时候,如果剪辑部门给调色部门出一份画面上带有文件名和时间码信息的剪辑小样,就能够大大减轻调色部门检查时间线信息的工作量。同样的,特技部门也能很快地找到特技镜头所需要的文件,以及文件中所需要的画面片段。

4.选择合适的编码:不同部门需要不同编码,比如剪辑部门需要“看得过去”的画面质量和尽可能小的文件体积,同时又尽可能不消耗电脑计算资源的编码——ProRes 422 (Proxy)。

示例图片(图片来自Arri官网):

originalproxy

214557860160220925